2022年3月,陜西正式亮出一套改革“組合拳”,以“三項改革”,為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清障”“護航”,促成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轉為生產力。
從第一批“解放”牌汽車問世到科技感十足的新能源汽車產線,從許海峰“零的突破”到鄭欽文在紅土場縱情吶喊,行走在交錯光影間,仿佛進入了一段時光之旅。
新華社西安10月10日電(記者季嘉東)亞洲群眾體育協會(ASFAA)第54屆執委會9日在西安舉行,確定每年3月21日為“亞洲太極拳日”,在成員國家和地區統一開展太極拳推廣活動。
近年來,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高度重視開展國際標準化工作,多措并舉鼓勵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開展標準化對外交流與合作,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提升了陜西在國際標準化活動中的地位。
記者近期從秦巴山區到黃土高原一路前行,看到隨著西康高鐵、西延高鐵、西十高鐵等交通網絡加快編織,一大批鄉村與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
記者從西安市政府9日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西安的全球排名連續攀升,由2022年的第22位,躍升至全球第18位。同時,截至今年6月,西安全市共有有效發明專利9.96萬件,同比增長19.1%;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76.628件,同比增長18%。
備忘錄包括探索秦嶺區域協同立法、共同推動秦嶺保護國家立法、聯合開展調查研究、組織人大代表提出議案建議、共同推動完善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推動執法和司法保護協同、建立工作交流機制、共同加強宣傳引導等8項內容。
幾乎每個天氣晴好的傍晚,在陜西鎮坪縣曾家鎮和順家園社區,都能看見一支社區舞蹈隊,帶領居民在社區文化廣場上跳舞、消遣。舞蹈隊的一名骨干隊員楊燕告訴記者,今年來,鎮上和社區在文化廣場上建設了“群眾文化大舞臺”,并配備燈光和音響,為群眾載歌載舞和開展各類文化活動提供了良好條件。
10月8日,由西成客專陜西公司建設、甘肅信達監理、中鐵三局負責施工的西康高鐵秦嶺太興山隧道出口至3號斜井區間雙線順利貫通。截至目前,秦嶺太興山隧道已經完成87%,為全隧貫通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慶假期,西安公安等部門參與,交警等多警種協同,在主干道路、各大商圈等,有效布置、安排警力,為群眾旅游出行、就近辦事等提供全方位保障。
秦嶺腳下的陜西西安市周至縣,近三分之二面積被森林覆蓋,因土壤肥沃、糧食豐產,自古就有“金周至”的美譽。但“金周至”曾一度黯然失色,多項經濟指標在全市排名靠后。
近年來,陜西省漢中市全面實施幸福河湖建設三年行動,通過系統治理、協同保護、合力治水,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確?!耙汇逅览m北上”。
記者近期從秦巴山區到黃土高原一路前行,看到隨著西康高鐵、西延高鐵、西十高鐵等交通網絡加快編織,一大批鄉村與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一條條在建的“新路”正激活鄉親們的發展思路、點亮他們的夢想。
秦嶺腳下的西安市周至縣,近三分之二面積被森林覆蓋,因土壤肥沃、糧食豐產,自古就有“金周至”的美譽。但“金周至”曾一度黯然失色:產業路徑不清、群眾增收緩慢、信訪高發,多項經濟指標在全市排名靠后。
小提琴、嗩吶、電吉他、架子鼓……在沈陽方城文化旅游區,一曲中西樂器現場合奏的《云宮迅音》不僅吸引大量游客駐足欣賞,還登上了抖音本地熱榜。
"2023年,全省工業非公有制增加值達到7488.65億元,是2013年的2.1倍;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6.5%,比2013年提高8.3個百分點。"
"10月1日加開的191列客運列車中,跨省直通列車53列,主要集中在西安至北京、上海、成都、重慶、太原方向;管內加開列車138列,主要集中在漢中、寶雞、彬州、大荔、榆林、延安、安康、韓城方向。"
9月28日晚,由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陜西省文化館承辦的“強國復興有我—歌唱祖國幸福三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陜西省群眾合唱展演在陜西省文化館曲江館區舉辦。
新華社西安9月30日電(記者楊一苗)為進一步滿足觀眾的參觀需求,陜西多家博物館將在國慶假期期間延長開放時間,同時一些博物館近期還推出了新展及文博體驗活動。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近日發布自研的“慧通大模型”,可以幫助老師生成教案、輔助學生進行答疑等,覆蓋了高校教、學、管、評等業務范圍,為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提供智能化便利。
2024年9月29日是第25個世界心臟日,這是呼吁全球公眾提高對心臟健康意識的日子。心臟作為身體的“勞?!逼鞴?,一旦發病,會導致全身受累。心臟常見疾病有哪幾種?哪些不良習慣會“傷心”?愛心護心應該怎么做?聽聽專家怎么說。
“新建民用建筑應當按照民用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边@是陜西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日前表決通過的新修訂的《陜西省民用建筑節能與綠色發展條例》中的一項內容。條例旨在推動民用建筑節能與綠色發展,促進建筑領域節能降碳,提升人居環境質量。
“行走西安·從傳統走向現代化”多語種翻譯研修班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攜手西安外國語大學聯合舉辦,旨在通過西安豐富的文化和科技資源,采用創新的翻譯教學模式,培養具有卓越跨文化溝通能力的海外中文翻譯人才,為學員提供了深入學習中國文化的機會,也為促進中外文化互鑒搭建了橋梁。